2G/3G時需要大量的專用硬件設備,分別充當EPC和IMS的不同網元。
4G開始走向虛擬化,不再依賴專用硬件,通用的虛擬化有太多的優勢,比如低成本、高利用率、充分靈活、動態調度等。
當大家都以為虛擬機是核心網的終極形態時,5G核心網又出現了容器化形態。
目前IPLOOK的核心網支持容器化,云化部署。
那么OpenStack 以及和Docker K8s有什么區別以及聯系呢?
OpenStack:公認的云計算IaaS平臺,其管理的核心目標對象是機器(虛擬機或物理機),當然也可以管理存儲和網絡,但那些也大都是圍繞著機器所提供的配套資源。近年來容器技術火了之后,OpenStack也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對容器的支持,但目前OpenStack還不被視為管理容器的主流平臺。

Docker:Docker本身并不是容器,它是創建容器的工具,是應用容器引擎,它和容器的關系就好比Hypervisor(比如:KVM)和虛擬機之間的關系。當然,Docker公司對Docker engine本身的定位和期望不僅僅在于在單機上管理容器,所以近年來一直在向Docker engine中加入各種各樣的高級功能,比如:組建多節點的Docker集群、容器編排、服務發現等。

Kubernetes(K8s):搭建容器集群和進行容器編排的主流開源項目(K8s的創造者,是眾人皆知的行業巨頭——Google),適合搭建PaaS平臺。容器是Kubernetes管理的核心目標對象,它和容器的關系就好比OpenStack和虛擬機之間的關系,而它和Docker的關系就好比OpenStack和Hypervisor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Kubernetes是和Docker配合使用的,Kubernetes調用每個節點上的Docker去創建和管理容器,所以,你可以認為Kubernetes是大腦,而Docker是四肢。

Docker在整個開發周期都可以完美的輔助你實現快速交付。Docker允許開發者在裝有應用和服務本地容器做開發。可以直接集成到可持續開發流程中。
例如:開發者可以使用一個標準的鏡像來構建一套開發容器,開發完成之后,運維人員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容器來部署代碼。 Docker 可以快速創建容器,快速迭代應用程序,并讓整個過程全程可見,使團隊中的其他成員更容易理解應用程序是如何創建和工作的。Docker 容器很輕很快!容器的啟動時間是秒級的,大量地節約開發、測試、部署的時間。
2.高效的部署和擴容
Docker 容器幾乎可以在任意的平臺上運行,包括物理機、虛擬機、公有云、私有云、個人電腦、服務器等。這種兼容性可以讓用戶把一個應用程序從一個平臺直接遷移到另外一個。
Docker的兼容性和輕量特性可以很輕松的實現負載的動態管理。你可以快速擴容或方便的下線的你的應用和服務,這種速度趨近實時。
3.更高的資源利用率
Docker 對系統資源的利用率很高,一臺主機上可以同時運行數千個 Docker 容器。容器除了運行其中應用外,基本不消耗額外的系統資源,使得應用的性能很高,同時系統的開銷盡量小。傳統虛擬機方式運行 10 個不同的應用就要起 10 個虛擬機,而Docker 只需要啟動 10 個隔離的應用即可。
4.更簡單的管理
使用 Docker,只需要小小的修改,就可以替代以往大量的更新工作。所有的修改都以增量的方式被分發和更新,從而實現自動化并且高效的管理。

5G時代,核心網采用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完美搭配——單體式架構(Monolithic)變成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相當于一個全能型變成N個專能型。每個專能型,分配給一個隔離的容器,賦予了最大程度的靈活。所以核心網采用K8s+容器化的部署方式其功能將會更加靈活、快速!



